曾經我也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,每天在擁擠的捷運趕去公司打卡途中都忍不住問自己,什麼時候可以結束這樣的日子,尤其當工作時間充滿了無效率的會議,以及不斷勾心鬥角的辦公室文化,雖然當時收入還不錯,但卻清楚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,那麼到底我是應該為了錢繼續忍耐,還是冒險投入未知的創業呢?
經過很久一段日子的深思熟慮、掙扎評估,最後,我毅然決然決定創業,感謝當時的我做出這麼勇敢的決定(真的很勇敢, 離職時剛買房子三年,還在背負房貸)。 我知道創業不容易,但從沒想過是這麼難,草創時期所有事情都親力親為是基本,我記得將近有半年以上的時間零收入,每個月除了基本開銷之外,還有房貸、孝養金等等,現在想到都不知道當時是怎麼撐過來的。 如果可以給當時準備創業的自己一些建議,我會 一、精準計算每月生活開銷 開始創業之前幾個月,可以利用記帳的方式先記下自己每月固定開銷或是貸款,例如:交通、餐費、汽車油費、房租或房貸、保險費等等,建議準備要至少6個月到一年以上的生活費比較保險,公司剛開始不一定立即有營收。 二、預估公司開銷 預估公司初期所需要的固定開銷,例如:辦公室租金、申請公司、每月會計費、印刷品設計&印製費 (名片)、辦公設備、人員薪資 三、創業規劃書 規劃書應針對各產業不同而定,如果能做的詳細更好,如果不能,至少有一份藍圖出來,且要寫下來,這份企劃書有助於更清楚創業的過程,並且排除情緒性想法心裡更有底氣,更明確方向。 四、算出成本及毛利 創業最重要的是賺錢,一旦算出成本和毛利之後,才能更明確清楚每個月公司需要有多少毛利才能先活下來,接著再討論賺錢。我認為數字會說話,把計劃數字化或量化會創業計劃會更加具体,更能幫助判斷以及找方向。 五、設定目標客戶群及營收 確定目標客戶及群、產業別、年齡層、客戶數、預估市場占有率,以及競爭對手分析和差異化等等,這些評估都有助於更確定公司方向及效率 六、盡可能運用資源 可查詢政府管道對於新創公司所提供的資源或補助,例如育成中心、或SBIR、或是青年創業貸款等等 七、最重要的是"堅持" 這是所有條件中最重要的,如果沒有堅持,以上六點也是白搭 創業就像一場毅力賽,考驗著意志力和決心,不管身邊的人是否支持都該堅持,再從過程中邊做邊調整,一直到最理想的狀態。期間走過的每一步都從來都不會是白費,那些累積的經歷和經驗會在將來的某一天回報。 |